查看原文
其他

短视频和电影哪来的二元对立?是导演拍就完了!

空空 烹小鲜 2022-08-03




  喵族码字员:空空



拍出好的作品才是导演工作的宝贵支点。


在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的一场“破次元”对谈引发了广泛关注,也持续带起了一波话题讨论:B站上通过拍摄短视频火爆出圈的小策与蜚声国际的大导演贾樟柯来了一次奇妙的思想碰撞。在这之前,尽管长短视频之争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但短视频与电影之间的“对决”第一次被如此严肃地摆上台面。


《电影是否会被短视频踢出历史舞台》——这是小策原本为这场对谈拟定的视频标题,短短几个字藏不住的意气风发,剑拔弩张氛围直接拉满。在流量中成长起来的短视频创作者,知道什么样的标题更有冲击力,更能吸引观众眼球。



显然这是一次带着问号的探索。被“短平快”观念驯化出来的小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一个故事拍成90分钟的长片,通过那么繁杂的手续放到特定的地方(电影院)去观看,难道一个人躺在自家床上捧着手机,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上下翻动进退由己,不香吗?小策想在贾樟柯这里找到拍电影无法被短视频取代的意义。然而当他走在评审团海报墙边,包含毕赣在内的青年电影人海报依次排开,画面中光影摇曳,张小策禁不住感叹:啥时候我的照片也能贴在这。


或许那一刻,这场关于短视频和电影关系的探寻已经有了答案。




近几年来短视频行业野蛮生长,对长视频尤其是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07万,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8.88 亿,使用率高达87.8%。


短视频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创作的低门槛使其拥有了长期的竞争优势,全民化创作时代的来临,让张小策、张同学一样的普通人迅速成长为“野生”导演,通过高密度、高产出、高爆点的短视频内容赢得了市场关注与认可。


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电影刚刚诞生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一块荧幕就是电影的荧幕,电视发明出来之后,大量的用户开始留在家里。到了现在手机、平板等移动工具不断革新,5G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深度改变了各行各业,唯独对电影行业却没那么仁慈。短视频对用户时间的挤占,二创内容对影视版权的伤害,线上观影与线下影院的相关争议,视频泛滥对影像艺术的消解……危机似乎从未远离电影产业。


从艰难起步到高速发展,再到回归理性,以及经历疫情和全线复工,中国电影产业有着自己的特色发展路线,并且整体呈向上的趋势。当然,目前也存在一些影响。


肉眼可见,这个行业从业者少了很多,但是留下来的大都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而那些不得不离开赛道的选手,也许只是想把心中的电影梦暂时放一放。




无论短视频下一步发展态势如何,电影都不会消亡。


从1905年电影诞生至今,电影创作者一代代人的努力把电影从“在集市和菜市场上几毛钱看一会的新鲜玩意”,发展成如今走过百年的稳固业态。无论是题材类别还是发行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电影视听语言更为丰富,从而承载了更复杂的叙事信息,艺术的、情感的、政治的、娱乐的、社交的、意识的,都可以成为电影的内容对象。同时电影还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正如贾樟柯所说,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它可以向文学学习,向戏剧学习,向绘画学习,甚至有一天也会走到向短视频学习的阶段。只要人类社会没发展到“三体”文明,就一定还需要故事,电影作为更完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载体,自身魅力不会磨灭。


与电影消亡论相对应的是另外很大一批人,仍旧喜欢把电影“封印在神坛”,太多艺术学校的学生都持有这样的观念:只有拍艺术电影才算是电影,别说拍短视频,就连拍商业片都是迎合观众的媚俗行为,这种傲慢同样值得警惕。当下这个时代正在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每个创作者都要探寻自己和时代的关系。“电影可以往东也可以往西,这种道路都是不对立的,都是很好的道路。”


创作没有边界,短视频也好,电影也罢,哪怕延伸到文学、电视、绘画,都只是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而已。大家各凭本事吃饭,没必要非说谁抢了谁的饭碗。




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是向电影人发出的更高挑战。身为电影创作者更应该正视它,吸纳它,不断借鉴和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和成长,正如电影艺术从默片时代走过来的漫漫长路,正如好多青年导演度过的那些不眠长夜。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利用视听语言“讲故事”是电影的根本任务。导演作为电影团队中的灵魂人物,不仅要精通编剧、表演、摄像和剪辑,更要能掌控全场,协调各工种分工协作。故事和视听语言背后,都隐藏着导演的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而这,几乎是导演电影创作的源泉。因此,导演不是说当就能当,个人生活经历、对艺术的理解、对电影的热爱和导演的学习积累阶段尤为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开始拍。哪怕你手里只有一部手机,也可以开启一段故事的影视化创作。


“导演怎么当啊?”有粉丝簇拥着小策提出问题,“很好当,拿着你的手机,拍出你的故事,然后把它剪辑成一个小片子……”


不要让对画质、设备、技术的追求来反噬你的创意。比如肖恩·贝克就用三台iphone5s 拍出了《橘色》(Tangerine)。


《橘色》剧照


短视频和电影强行对立没有意义,或许这本来就是内容的殊途同归,拍出好的作品才是导演工作的宝贵支点。


- END -




招募令

国内首档明星茶类故事文旅大型纪录片招募令


挖掘真实茶人故事,摒弃传统纪录片乏味,让纪录片真正走近年轻人


明星新老茶客带队,中国网全程报道,铸造高品质纪录片IP系列打造


诚邀有相关需求的品牌、政府、茶商,相关商务团体、个人加入其中!


联系电话:15101064324

微信:1510106432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